道路作为城市下垫面的重要组成部分,其面积比例、材料组 成 和路域植被状况对于城市温度场及人体热感具有重要的影响。为此,基于ENVI-met构建了包含城市道路场景的微区域模型,通过现场实测数据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;在此基 础上,分析了城市道路面积占比、路面反射率 、路面导热系数、路侧植被覆盖率等对城市微区域空气温度、平均辐射温 度、路面温度以及人体生理等效温度的影响规律。 结果表明:当城市道路面积占比增大 20% 时,空气温度升高值可达2.42 °C;高反射率路面在14:00的空气温度比普通路面低1.38 °C,但夜间的降温效果不突出;低导热系数路面能够有效降低夜间的路面温度与空气温度;在路侧增加10%植被覆盖率可使空气温度降低 3 °C ~ 4 °C,生理 等 效 温 度 降 低 0.3°C ~1.4 °C;关联性分析表明导热系数与空气温度的相关系数为0.714;增加路侧植被覆盖率来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成本增 加为 0.218%。 总体上,城市道路面积占比越大 ,城市热岛效应越明显 ,但这一规律不是线性的;高反射率路面能够有效降低空气温度,但不能提升人体热舒适性 ;导热系数与空气温度关联性最高,低导热系数路面对城市微区域夜间温度 和室外热舒适性较为有利 ;增加路侧植被能够降低微区域的空气温度和生理等效温度,且经济效益最好,是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有效途径之一。研究结论从道路设计的角度为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提供了方法和思路。